2024-12-19 [光明日报]
“面对来自猛禽的威胁,金腰燕并不会坐以待毙。”展台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常鹤翔向观众解说着自己摄影作品《伴航》背后的故事。
画面中,两只金腰燕勇敢地伴飞在普通鵟侧后翼。尽管体型悬殊,它们也坚定地对来犯者进行打击驱离。野生动物摄影师、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获奖者徐可意评价道:“即使是在不利的情况下,生命也能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力量。这幅作品不仅捕捉到自然界中一个震撼的瞬间,也引发了观众对物种生存策略以及生物间相互关系的深思。”
作品《伴航》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投入到自然影像的创作中,他们用镜头记录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之美,通过影像传递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024年12月7日,爱普生(中国)联合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在北京举办了“生”生不息2024年第三届爱普生保护生物多样性青年行动终评会暨颁奖仪式。本届活动分设个人影像征集和团队行动征集两个赛道,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踊跃参与。
在活动的影像征集环节,主办方共收到来自全国48所高校234名大学生提交的2333份生物多样性摄影作品。摄影作品经过来自中国新闻社、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野性中国等机构的专家代表和自然教育专家、科普博主的共同评选,最终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博强拍摄的《沙丘鹤与灰鹤》荣获金奖;《嗷嗷待哺》《春启》《山巅守护者》等3个作品获银奖;《母子情深(滇金丝猴)》《伴航》《清溪银河》《天牛的凝视》《大眼打望》《死亡天使》《寻着光的方向》《凯氏金蛛和他的特别蛛网》《哦!鹎鹎!》《乡野金丝桃:自然之歌的舞者》《凤凰起飞》等11个作品获铜奖。
作品《沙丘鹤与灰鹤》
“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重要意义,中国有9种鹤,是世界上拥有鹤类最多的国家。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鹤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加强鹤类及其栖息地保护对维持全球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好的鹤类作品呈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中国知名自然教育专家、2024年度“北京市生态文化使者”马庆宇认为,金奖作品《沙丘鹤与灰鹤》定格了沙丘鹤与灰鹤两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比翼齐飞的特写画面,兼具文化、生态与审美价值。“物种的重要性、稀缺性,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典型性和获得这一瞬间的偶然性是我认为这件作品获得高票的原因。”马庆宇说。
昆明翠湖的黑水鸡、北京大学的银喉长尾山雀、厦门大学的领角鸮、重庆大学的白头鹎、洱海畔的紫水鸡……在本届赛事中,城市生物多样性是许多选手关注的焦点。他们通过镜头捕捉城市中的自然生态,展现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伴航》的拍摄者常鹤翔说,金腰燕驱离普通鵟的画面离广大市民并不远,就发生在北京西五环的绿堤公园。“野生动物就在我们身边,光是北大校园里就生活着200多种鸟类。希望通过影像的力量,把城市生物多样性之美带给更多人”
作品《绿枝栖羽》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丛日晨介绍,城市周边的山林是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家园,也是青年学子们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好去处。“以在北京观察植物为例,从城区向西或西北出发,植物分布呈现阶梯式变化,从浅山杂木林,中山的针阔混交林,到高山的白桦林,再到最高处的高山草甸,植物种类变化万千,美不胜收。如果季节合适,你会在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看见美丽的槭叶铁线莲,也会看到果实奇特像拐杖手柄一样的拐枣,在延庆的松山能发现令人惊艳的大花杓兰。”
作品《川西绿绒蒿》
许多青年选手也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荒野。他们来到祖国边陲的戈壁、高原,用镜头记录下那些鲜为人知的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生存现状。
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直博生张卓锦的作品《死亡天使》中,两只高山兀鹫站在不远处的雪坡上,它们张开宽大的双翼,汲取着久违的暖阳带来的热量。“在洁白的新雪和高原澄澈的阳光里,以‘清道夫’身份推动着高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高山兀鹫,此刻看起来更加圣洁,它们就像是行使自然新陈代谢法则的天使,降临在迎来新的一天的大地上。”张卓锦讲述着这场青藏高原上的奇遇。
作品《死亡天使》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放告诉记者,他会鼓励学生在野外工作时进行一些拍摄,因为野生动物摄影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和自然建立更强的情感连接,另一方面拍摄的过程也能更好地观察动物的行为、习性以及它们面临的保护问题。“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懂科研,还懂保护,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落地的行动。”王放说。
除了摄影作品外,此次大赛还吸引了来自全国81所高校的107支团队申报,项目优选并支持了来自12所高校的12支团队,开展了52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创意行动,累计近7000人次直接参与。复旦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生何姝萌感慨:“这样的行动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锻炼,也能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评价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成因,思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她和同学们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科普游园会,参与野生动物调查、植树造林、清理河滩等活动践行青年行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品牌及营销传播事业部总经理袁雪介绍,该活动已经持续开展3年,旨在传递爱普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决心和行动,激发青年一代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和热情。“爱普生深知在追求科技创新与业务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对推动可持续未来的重要性。我们诚邀青年学子并肩同行,以绿色科技为墨,共绘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让地球生机盎然,生生不息。”
作品《低空飞行》
“评奖过程中我欣喜地看到,很多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拍摄水平相较去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去关注和记录你们校园里的生物多样性,所在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野生动物摄影专家、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说。